現代人在生活中因為忙碌、因為情緒,常讓自己處於『亞健康』的狀態,所謂『亞健康』是指介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連續過程中的一個特殊階段,簡白來說,就是你明明覺得這痛、那痛,但去醫院檢查又沒有問題。而我們因為去醫院就必須拿藥或心理總是覺得怪怪地,若沒有問題,我怎麼會這痛、那痛呢?所以外在及內在的因素下,我們往往吃下一堆傷害我們身體的藥。
拿自己身邊的人做例子好了,在鄉下,老人家若身體不舒服或感冒,常會因為過程難受,為縮短難熬的時間,就去診所打隻消炎針。有時當我們在生病時(那只是主流醫學給我們的制約),其實往往那是因為我們的身體在進行修復,但是因為大家都有種觀念『完全沒有痛才是好的』、『健康的狀態就是零狀況』,所以一有症狀就會因害怕而立即就診,因為主流醫學告訴你『不要拖,有問題要立即處理』。
許多時候小感冒、小病痛只要你願意持續去付諸改變你的生活習慣,其實根本不需要吃下一堆的藥。周圍常有朋友會偏頭痛,有時候在外面應急時,用拳敲個膽經跟胃經的交界面,再將肩鎖關節附近及腋窩周邊放一放,或許就能減輕不少,而不必立即吃止痛藥來壓制。人吃五穀雜糧,我們也是會感冒,感冒時我們通常就會拿艾條(用暖暖包或熱水袋都行)來薰敷腹腔,或喝薑湯發汗,然後多休息,甚至你若懂得穴道或經絡,那可以適時按壓一下讓自己舒服些,其實這樣的症狀很快就過了。
中醫理論,病痛常常是提醒你攝入過多寒氣,使血液流通不暢導致腫、脹、痛,其實基本做法若能承受,還是要讓體內一些廢棄物排出,而不是吃藥壓下它。身體一直是在做提醒我們該多注意的工作,它絕對不是來折磨你的,所以我們是否也應該好對待它,而不是塞藥了事。
(出處--永安整體保健 謝老師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