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足太陽膀胱經,循行部位始於內眼角(睛明),上向額部(神庭),在頭頂與督脈相會(百會)。它的分支,從頭頂到耳上角。它直行的主幹,從頭頂入顱,聯繫腦,回出來從後項部左右分開向下,一支沿著肩胛內側,脊柱兩旁,達到腰部,由此深入,沿脊柱兩側的肌肉,聯絡腎臟,屬於膀胱。它在腰部的分支,從腰部挾脊繼續下行,通過臀部,進入膝膕窩中(委中)。它的另一條支脈,從後項向下,自肩胛內緣,直至肩胛下面,挾著脊柱向下,經過髖關節,沿著大腿後面下行,在膕窩中與前支經脈會合。由此合而下行,通過腓腸肌內,出外踝後方,沿第五跖骨粗隆(京骨)到足小趾外側末端(至陰)。脈氣由此與足少陰腎經相接。

中醫理論→足太陽膀胱經是十二經絡中最長的一條經脈,膀胱經與足少陰腎經互為表裡經,在中醫五行中屬『水』。太陽寒水能除燥熱,膀胱為腎之腑,病常由腎來。腎主水,所以熬夜,女性生育或排經都易消耗,腎水不足即無法收藏陽熱,導致禿頂、後腦疼痛、頭皮屑多等各種上焦的內熱雜病。
由於膀胱經有著67腧穴,如;肺俞、心俞、肝俞、膽俞、脾俞、胃俞、三焦俞、腎俞、大腸俞、小腸俞、膀胱俞...等,所以若身體有狀況,在膀胱經都能找到相對應的點來進行調理。也因此許多人都會由此經絡刮痧,來獲得症狀的緩解。

因為循行路線的因素,所以包括腰膝痠軟、肩頸疼痛、頭痛、眼睛...等相關問題一般會由膀胱經著手,而一般坊間的油壓、指壓也大多以按推膀胱經為主要重點。

經筋理論→由於膀胱為腎之腑,所以膀胱經有問題,表裡經的足少陰腎經我們會做一併的調理。而經筋觀點有著與一般療法不同的思考模式在於,我們人體的結構做大多的事情都習慣於前傾甚或彎腰,因此通常前側拉緊,後側代償,所以在經筋的調理,我們會以前側為主、後側為輔。因此我們與一般調理最大的不同點是當後側放鬆越多,前側越為拉緊,如此並41632_0 (1)  無助於我們的調理。

因為膀胱經會影響到眼睛、頂上的頭髮,所以經筋有個小秘招─『跪小腿』,如採跪姿以右膝去跪左後方的小腿肚,由小腿上到下每一點依痠度,大約跪10~15秒,跪的同時,左腳腳踝動一動,如此可以往上延伸做膀胱經的連動;而另一隻腳也採同樣方式。此調理方式能保養眼部,使眼睛乾澀、流眼油或讓頭髮減緩脫落的速度,當然持之以恆才是重點。

 

(出處--永安整體保健   謝老師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0420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