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  

《手少陰心經》

 

手少陰心經之脈,起於心中,出屬心系,下膈,絡小腸。其支者,從心系上挾咽,繫目系。其直者,復從心系,卻上肺,下出腋下,下循臑內後廉,行手太陰心主之後。下肘內,循臂內後廉,抵掌後銳骨之端,入掌內後廉,循小指之內出其端。

 

中醫理論→中醫認為,心為我們全身的君主,臟腑百骸均遵其號令而人的聰明智慧也是從心而出。如《素問·靈蘭秘典論》所言:「心者君主之官也,神明出焉」。心於五行之中,與手太陽小腸經互為表裡經,以陽藏而通於氣,故為陽中之太陽。 

在中醫來說,心主血脈,指的是心和血脈相連,心氣推動血液在血脈中運行,心氣強弱可從脈中反映出來。如心氣不足則脈細軟無力;心氣不勻則出現促、結、代脈等

心開竅於舌,其華在面,所以舌頭的色澤、味覺、舌體運動、語言都與心相關,如《靈樞·脈度》說:「心氣通於舌,心和則舌能知五味」。心的病變可從舌上反映出,所以當我們有出現舌尖紅腫、破皮時,有可能是代表我們的心火較旺。如外台秘要說:「舌主心,臟熱即應舌生瘡裂破」,心火旺則舌尖紅赤或口舌生瘡;痰迷心竅則可見舌強不語。 

在夏天,很多人會認為出汗是好事,但過度或大量的出汗反而會造成心氣虛,因為『為心之液』,汗液的生成、排洩與心有關。汗為津液所化,津液又與血液同出一源,稱為津血同源,因此若汗液過度釋出容易有心慌、心悸的現象。 

在五志之中,『心主喜』,適度的喜樂有益於心主血脈、心藏神的功能。如《素問·舉痛論》說:「喜則氣和志達,營衛通利」。但喜樂過度則可能使心神渙散,如《靈樞·本神》說:「喜樂者,神憚散而不藏」,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說:「喜傷心」。 

 

經筋理論→手少陰心經裡的穴位於極泉部份,一直是我們手法中調理的重點。它會影響到手臂所引起的各項問題,頸部或頭面的血液輸通,這裡也是個關卡,因為這裡有所謂的腋動脈。

經筋醫學擅於用動脈血液來修補身體的結構不均整,所以調理此處會是重點。 

手少陰心經與手太陽小腸經互為表裡,互相影響,所以心經結構不均整時,小腸經亦要同時調理。 

足少陰腎經與手少陰腎經互為同名經,在經筋醫學中,腎經有問題,心經一定會受到影響,因此也要同時調理。 

中醫學派裡有所謂的『心腎不交』,即心與腎在正常情況下,為上下相交、水火相濟的關係。若因稟賦不足,或久病虛勞、或房室過度等致使腎水虧虛於下,不能上濟於心火,心火亢於上,不能下交於腎;或因勞神過度,五志過極等致使心陰暗耗,心陽亢盛,心火不能下交於腎叫心火不降,腎水不升,造成心腎水火不相既濟,而形成病變,臨床上稱為「心腎不交證」。其症狀為心煩、失眠、多夢、遺精、腰痠腿軟、潮熱盜汗、目眩耳鳴、或心悸、或咽乾...等。 

現代3C產品盛行,所以多數人滑手機時,多使用大姆指跟食指;而中指、無名指跟小指大多彎曲,所以其實手機或平板使用越長,心包經、三焦經及心經拉得更緊,容易出現胸悶、心悸甚至情緒固執...等狀況。 

 

450px-Jx-10-xin    經筋小叮嚀:

若有空自我保健時,可拿根長的棍子如桿麵棍,往心經的腋窩方向找出酸點,貼住後動手肘,甚或轉動脖子,對於手臂的酸痛問題或是心悸、胸悶的問題可以改善。

 

 

(出處---永安整體保健   謝老師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oy04202002 的頭像
    joy04202002

    永安整體保健

    joy0420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