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憂鬱症

 

憂鬱症,在西醫的解釋中為『憂鬱性情緒失調(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)』。是一種憂愁、悲傷、消沉等多種不愉快情緒綜合而成的心理狀態,幾乎成為所有精神疾病的共同特徵。它的起因是大腦中化學物質的不平衡。 許多因素都可能引起憂鬱的情緒,但「憂鬱」這種感覺的發生,則是由於腦內化學物質分泌的改變所引起的。

 

目前一般普遍的治療方式:如身體治療採抗憂鬱藥物、抗焦慮與助眠藥物為主,還有所謂心理個人諮商、團體療癒...等,讓病人的心靈有所出口,不那麼封閉及壓抑。

 

【中醫理論】中醫看法憂鬱症是因為情志不舒、氣機鬱滯,逐漸引起肺腑氣機不合(肺主憂、主氣),造成五臟氣亂、功能失和。中醫中的『五志:憂、思、喜、怒、恐』跟五臟六腑息息相關,當身體內的臟腑不相協調時,就會相互影響,導致情緒的混亂,如:過憂、過思、過怒。

 

而金元的朱丹溪《丹溪心法‧六鬱》中認為「氣血沖和,萬病不生,一有拂鬱,諸病生焉」,所以一旦臟腑氣、血不和,就會引起身體的種種症狀,如自律神經失調、胸悶、心慌...等。

 

但您知道,在中醫某些學派中,憂鬱症有可能也是因為『寒凝』體質所致嗎?因為寒,血液則凝而無法順流,身體的筋膜緊縮,造成器官、臟腑無法好好運作,於是這不舒服、那不舒服,整天覺得怪怪地...看什麼都不順眼,這時的你,心會開嗎?

 

【經筋理論】在經筋理論中,脾胃及腎氣不足都會引起憂鬱的狀況。脾統血主思,思慮太過每天胡思亂想,想久就轉到腎經變為驚恐與鑽牛角尖。而腎經走腦髓,因此也會去影響到大腦的思考方式。

 

在經筋理論裡,腎經走兩陰(前陰、後陰管,生殖及泌尿系統),所以調理時通常會去動到恥骨聯合。加上經筋醫學重視腹腔的調理,當寒涼飲食或平日生活習慣造成腹腔壓力大時,通常連帶髖關節(鼠蹊)及大腿內側的壓力都是較大的,因此這些都是我們注意的重點。

 

冬天的節氣走腎、膀胱兩經筋,所以有一些憂鬱症患者會在冬天時更加驚恐、更加害怕、更加走不出門,所以其實除了陪伴以外,加強他們的保暖,有空陪他們出門去走走曬太陽,都是不錯的方式。

 

日本醫者—石原結實認為『病從寒中來』,所以可以食用一些溫暖的食材來溫暖憂鬱的情緒:如生薑、紫蘇、紅茶或味增...等。

 

不管如何,如賽斯心法所說的:陽光般的念頭比吃維他命有用的多。奧修說的,其實憂鬱跟快樂都只是個情緒,不要抵抗它、排斥它,告訴自己我現在就是有憂鬱的感覺,然後試著讓自己靜靜的去觀照、覺察,讓情緒慢慢走過。『因為凡你所抵抗者,它必然更加放大。』

 

(出處---永安整體保健   謝老師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0420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